冬季臨近,新疆許多縣市開始供暖,在其中部的尉犁縣,8臺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被全部淘汰,改用14臺2080千瓦的電鍋爐供暖,當地民眾享受“綠色越冬”。
7日,記者從新疆尉犁縣獲悉,截至10月30日,尉犁縣2018年總投資6000余萬元人民幣的“煤改電”工程正式投入使用,1萬余戶居民、6所中小學校、4所醫療機構和100余家行政機構及商戶從中受益,這也標志著尉犁城區已實現清潔取暖率100%的目標,居民將同時享受到清潔的空氣和溫暖的冬天。
家住三號小區的張明輝就是受益居民之一。他告訴記者:“今年尉犁縣實施‘煤改電’項目時,我們還在擔心家里的溫度會不會比往年低,采暖費會不會上漲,現在看來是我們多慮了,家里和以前一樣暖和,采暖費也沒有上漲,更重要的是空氣比以前好了很多,煤煙味兒沒有了,早晨一出門就能看見藍藍的天空。”
據介紹,尉犁縣“煤改電”項目中,按每天用電量100萬千瓦計算,一年可節約標煤1.8萬噸,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3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.32噸。
“我縣電鍋爐的改造實施,將使尉犁縣成為新疆首個縣域電能替代燃煤供暖的整體建成區。”尉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周艷強說,尉犁縣今后還將大力推廣清潔采暖模式,鼓勵民眾宜氣則氣,宜電則電,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,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。
尉犁縣“煤改電”是“電氣化新疆”的一個縮影,電供暖亦是“電氣化新疆”的重點領域和有力抓手,對新疆各地州擴大電力消費、消納富余電量;優化能源結構,促進能源使用清潔化,強化城市大氣污染防控治理,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函具有重要意義。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1-9月,新疆棄風電量90.3億千瓦時,較去年同期下降11.4%;棄光電量17.3億千瓦時,較去年同期下降19.7%。
上述數據表明,新疆消納風電、光電的能力持續改善。依據《加快推進電氣化新疆工作方案》,自2017年起,新建建筑全部采用電供暖,原天然氣集中供熱區域改為“氣電互補”方式供暖。到2020年,新疆電供暖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0%以上。